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记

2024-04-12 17:35:18 hth全站-案例

  “用一天的时间,为村里安好5基路灯,算是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离开平安村真是满心的不舍,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平安村的7天将会使我铭记一生。再见了,可爱的郭书记、慈祥的陈书记、萌萌的张主任以及美丽的包姐,谢谢你们!再见咯,我的‘儿子’们和‘女儿’们,好好为平安村发光发热吧!”乘着傍晚去往北京的火车,冯晨龙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段言辞质朴却感情线日,是这群来自清华大学的大一学生们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度过的最后一天。为了在临走前兑现他们初到平安村时所许下“暖心入蒙,光伏之村,手握阳光,传递温暖”的十六字承诺,那天一清早,这群“95后”清华学子就开始着手进行这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项内容:安装、调试太阳能路灯。此前,记者对他们“光伏扶贫”的事迹早有耳闻,8名大学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先后为村里的贫困户安装了20套太阳能灶,还为该村安装了6盏太阳能草坪灯,共花费1万多元的活动经费。

  当天下午3点左右,当记者抵达平安村村部广场时看到这样的一幕:这些身材瘦弱,面庞稚嫩的年轻人正顶着烈日,埋头工作着。他们两三人一组,聚集在广场边倒放着的几基太阳能路灯旁,低头拿着说明书,小心翼翼地握着路灯零件,一边讨论一边尝试着安装太阳能蓄电池。

  “‘老村长’!我们这基路灯ok了!”小组成员谢恬怡对着广场那头一个戴着草帽的年轻人说道。“咱们把它抬到那边去吧!”这名年轻人指着村部旁边的阴凉处说。话音刚落,团队里的几个男生应声走到了1基安装好的路灯旁,齐力托起5米长的灯杆……“我叫冯晨龙,来自甘肃,是清华大学热能系的大一学生。我们团队一共有8名成员,其他成员分别是刘思静、谢恬怡、张东海、顾炜伦、郭晓亮、孙金昊和林煜凯……”冯晨龙向记者一一介绍着团队的其他小伙伴。

  冯晨龙是清华大学热能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起人及支队长,他通过众筹网以“清华大学赴内蒙古兴安盟贫困乡村光伏公益扶贫实践项目”的名义发起网络众筹。这一举动获得了149名网友的支持,并募集到5095元活动经费。但这与冯晨龙所期望的活动经费仍有一定的差距。于是,他又通过联系家乡企业募集到了余下的1.5万元企业赞助款。“除了这两笔活动经费,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得到校方与毕业的学长所创立的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冯晨龙感激地说道。

  在浏览冯晨龙所提供的“暖心入蒙”微信公众号时,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了不少诸如“支队长冯晨龙是6点起的,他心中的郁结之气令他难以安眠,只有20口太阳灶,而村里却有23户贫困户,这该怎么去办呢?”“因为对焦不准,烧冒烟的事情屡屡发生,队员们在去吃早饭的路上就‘解救’了一把烧着了的笤帚”的“小波折”。

  “最初,我们团队的实践目标是有效试验光伏产品、打造‘光伏之村’和宣传光伏能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的难题,但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团队总是能拧成一股绳去化解这一些难题。而且,科右前旗扶贫办的领导和平安村‘两委’的叔叔、阿姨们也在物质与建议方面给了我们不少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冯晨龙憨笑着说。记者看出,在冯晨龙的右手上有几处被烫伤的伤口。他和记者说,这是之前在帮当地贫困户安装太阳能设备时烫的,而且这样的伤口,团队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两处。

  从筹集资金,到着手扶贫。这一路走来,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和其他小组成员仍保持着这股坚持不懈的劲头呢?冯晨龙和记者说:最初,他们来这个地方进行“光伏扶贫”的初衷是进行社会实践。既然有所承诺,那么他们就必须兑现承诺。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社会实践真的为当地村民,特别是为贫困户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时,那种成就感便涌上了心头。

  虽然,这些清华学子已经离开平安村返回了校园。但他们将光伏能源的便利送向平安村的愿望却如同华灯初上之时亮起的太阳能路灯那样发出了明亮的光芒。它,不仅照亮了平安村这片美丽的土地,也带给了当地村民一份来自他乡的温暖。

渝ICP备 18016295号-1